您好,是时候升级你的浏览器了!你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的过期版本,Internet Explorer 8 可以为你提供更快、更安全的浏览体验,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立即下载

详细内容

LED显示屏维修 > 新闻中心 > 最新资讯 > 详细内容

LED显示屏行业“伪创新”何时休

发布时间:2015-10-15 10:37 来源:修大屏 浏览次数:

从回顾中国制造业发展成效和归纳追赶经验中发现:多个制造业部门从多个方面呈现出了日益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而这却成为当今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无法绕开的一个“坎儿”,即便我们的制造业在过去短短数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而在LED显示屏行业里,不难发现也存在着许许多多“路径依赖”的现象,而这样一种现象的存在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会影响的LED行业向前发展,不利于行业的创新升级。

 

路径依赖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用来形容某个系统在一个时期内的演化或发展方向会受到上一个时期内的发展轨迹的影响,即在整体上该系统的发展轨迹将遵循某一特定的路径持续较长的时间。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调查数据来看看关于“路径依赖”的一种体现。

 

2008 年10月,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合作对我国42个城市、超过140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以这些企业从事的企业各项创新基本情况为主,为初步把握我国制造业创新的微观基础和阶段性发展特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概述如下。

 

•接近50%的企业认为“优先安排在开拓市场和改进销售环节的投资”符合了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33%的企业选择了中立态度,而仅有19%的企业不太同意这种创新战略的描述。

 

• 37%的企业认为“在行业技术发生较大变革时,为规避风险,更倾向于等待时机而不是马上参与”的策略“基本符合”或者“完全符合”本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19%的企业认为该策略“基本不符合”或者“完全不符合”企业的创新战略。而44%的企业选择表示中立态度。

 

• 55%的企业认为“在技术研发定位上,主要是做应用技术开发,较少做基础性研究”符合了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说明了应用开发仍然是企业创新战略的主要选择。仅有13%的企业选择了不太认同这种创新战略的描述。32%的企业表示了中立态度。

 

• 43%的企业认为“在市场上出现新的产品时,优先采取模仿创新来尽快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其次是争取开发差异性产品”的策略“基本符合”或者“完全符合”本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17%的企业认为该策略“基本不符合”或者“完全不符合”企业的创新战略。而40%的企业选择表示中立态度。

 

• 61%的企业认为“优先考虑能将已有产品成本降低的创新,其次是发展差异化产品”符合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说明了成本创新是企业创新战略的主要选择。仅8%的企业不太认同这种创新战略的描述,认为差异化产品开发对企业本身非常重要。31%的企业表示了中立态度。

 

• 60%的企业认为“在产品和工艺创新上,优先选择产品创新”的策略“基本符合”或者“完全符合”本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说明产品创新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仅有7%的企业认为该策略“基本不符合”或者“完全不符合”企业的创新战略。而33%的企业选择表示中立态度。

 

• 47%的企业认为“在面对强大竞争对手时,采取从低端(技术、市场)切入,逐步向中高端进军的策略”符合了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16%的企业选择了不太认同这种创新战略的描述。37%的企业表示了中立态度。

 

• 47%的企业认为“在创新的定位上,优先考虑扩大企业规模和占有率,其次是将已有业务做精做强”的策略“基本符合”或者“完全符合”本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说明“规模崇拜”现象在企业创新战略中还是比较普遍。仅有16%的企业认为该策略“基本不符合”或者“完全不符合”企业的创新战略。而37%的企业选择表示中立态度。

 

• 31%的企业认为“当复杂技术可分解时,采取将技术拆解、部分或全部外包开发、再由本企业集成的策略”符合创新战略选择。22%的企业选择了不太认同这种创新战略的描述。47%的企业表示了中立态度。

 

• 41%的企业认为优先选择进入新产业的策略“基本符合”或者“完全符合”本企业的创新战略。30%的企业认为这种优先进入新产业而不是立足于将现有产业做精做强的策略“基本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企业的创新战略。29%的企业选择中立态度,未在该战略选择上表态。

 

基于制造业跟踪调查中对“企业创新战略”的统计分析,结合对中国制造业追赶路径和模式的经验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路径依赖”现象,并对此进行了初步归纳。

 

1、规模偏向依赖。对于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诟病已是由来已久,除了表现为产品附加值低,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先进制造工艺等方面受制于人,一些产业共性技术体系缺失等方面之外,规模偏向还体现在企业在创新战略路径的选择上。调研发现: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在选择创新方向时,优先考虑扩大企业规模和占有率,而不是首先将本企业做精做专。换句话说,专业化、技术领先等战略取向显著落后于企业的规模化、成本领先取向。虽然这有利于企业实现早期的产业进入和快速扩张,但对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甚至还有负面效应。实际上,“规模偏向”依赖的背后就是“短视化”的市场偏向。这种市场偏向体现为重视市场投资胜于重视技术研发投资,偏好以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市场用户的需求,而非工艺创新持续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在LED显示屏行业,一些企业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快速扩张,不惜降低价格实现大批量销售,但降价的背后也存在的一些隐患。

 

2、低端市场依赖。尽管市场创新对于产业追赶和转型升级作用显著,但更本质的问题是多数制造业企业受制于核心技术能力的落后,往往容易陷入“低端市场”的依赖。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庞大、多层次、高成长的市场需求为众多缺技术、缺资金、缺品牌的本土制造业克服各种产业进入壁垒提供了根本条件——企业得以从低端市场切入,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规模增长。众所周知,LED行业的准入门槛低,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间,LED显示屏企业逐年增长,市场不断被压缩,没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只能在低端的市场里打价格战,但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传统渠道日益萎缩、低端市场持续饱和,未能及时掌握核心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溢价的本土企业就不得不遭遇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天花板”效应。LED企业之间在低端市场的恶性低价竞争更是加剧了LED企业的成本压力,使得很多LED企业难以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推动新市场开发。此外,低端依赖还表现为大多数LED企业在面对强大竞争对手时,更倾向于采取从低端市场切入的策略。但伴随竞争的升级(从成本向研发、品牌的转变)和范围扩大(从区域向全国乃至全球)及全球市场需求的波动,加上在本土市场开放条件下众多跨国公司以各种形式加速了从传统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的延伸,本土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一些以代工为主或低技术产品出口导向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更是面临生存困境。

 

3、引进技术依赖。改革开放初期由国家主导的技术引进政策本是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落后的工业技术体系,缩短国内技术供给不足和国内消费需求快速提升的矛盾。客观地说,这项政策对于大多数本土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能力追赶和技术体系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企业在利用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时,却因消化吸收投入的不及时,使得从学习能力向自主研发能力的升级出现滞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拿来主义”。如:在技术研发上企业更加倾向于进行应用技术开发而不是基础性研究工作。又如,在创新投资上,优先考虑进行能够较快产生实效的市场开拓和销售环节改进,而较不重视技术开发。如今,中国本土LED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主要体现为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在多年的积累和试错中不断提升,但恰恰是因为受制于自身“后发追赶者”定位,使得多数企业的技术升级仍旧处在跟随阶段,源于本土的重大技术突破较为有限。

 

4、模仿创新和集成创新依赖。创新方式的选择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往往是关键性的。调查中,企业创新战略表现出一定的模式特征,如成本创新(企业优先考虑能将已有产品成本降低的创新,其次是发展差异化产品)、集成创新(当复杂技术可分解时,采取将技术拆解、部分或全部外包开发、再由本企业集成的策略)。相应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的一项针对“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研究(2013年)也通过大量本土优秀企业的案例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中国企业创新更多是集成的创新,即发挥后发优势,基于标杆模仿和学习的创新,集成已有技术,迅速提升自己,面向市场,形成一定优势”。反观LED显示屏的生产,何尝不是存在着模仿创新和集成创新依赖,通过模仿好的以及,在copy的基础上在结合自身企业的一些产品,整合变成了创新,然而这仅仅是一种“伪创新”罢了,并不能实际的推动行业的发展。

 

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一项针对“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的研究(2015年)也同样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依靠的主要是‘汲取式创新’模式,即通过大量吸收并改良国际先进科技、最佳实践来追赶领先国家”。由此可见,多数本土企业创新具有“走捷径”的倾向和趋势,即通常选择付出较少努力就能达到创新效果的策略和方式;包括产业方向的选择上,企业更加偏好于进入新产业而不愿意花大力气把本产业做精做强。再如,市场上出现新产品的时候,企业倾向于通过模仿创新来缩短市场差距,而不是主动进行差异化产品的开发。但是,当这种“实用主义”创新模式越发普及的时候,重视自主创造、突破创新的创新模式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 “压制”,而真正影响的是整个中国制造业技术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离不开创新模式的升级。

 

总的来说,规模经济、低端市场切入、引进技术、模仿和集成创新等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诸多本土LED显示屏制造业企业实现从产业进入到快速成长的成功追赶,但过往的经验却可能不利于未来的转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这些亟须突破的战略“鸿沟”值得高度关注。因为低效率的路径依赖引发了包括生产率提升趋缓、传统产业转型困难、新兴产业发展受阻、企业创新收益受限以及在全球创新网络中难以保持主导地位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突破传统的创新模式已是迫在眉睫。

来源:截取整合中国工业评论